解决方案

压铆过程中常见的缺陷有哪些?如何避免?

压铆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避免方法如下:

压铆不到位

  • 缺陷描述:压铆后,压铆件未能完全嵌入被铆接件,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,连接不紧密。
  • 原因分析:压铆力不足、压铆行程设置过短、模具与压铆件或被铆接件不匹配等。
  • 避免方法:根据压铆件和被铆接件的材料与厚度,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合适的压铆力与行程;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模具,确保模具与工件的匹配度。

压铆变形

  • 缺陷描述:压铆后,压铆件或被铆接件发生变形,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装配精度。
  • 原因分析:压铆力过大、压铆速度过快、被铆接件材料的刚性不足或厚度不均匀等。
  • 避免方法:合理调整压铆力和压铆速度,避免过大或过快;对于刚性不足的被铆接件,可在压铆前增加支撑或采用预压工艺;严格控制被铆接件的材料质量,确保其厚度均匀。

压铆松动

  • 缺陷描述:压铆后,压铆件与被铆接件之间的连接不牢固,容易出现松动现象。
  • 原因分析:压铆力不足、压铆件与被铆接件的配合间隙过大、被铆接件的孔径过大等。
  • 避免方法:确保压铆力达到规定要求;严格控制压铆件与被铆接件的配合间隙,选择合适的压铆件规格;对被铆接件的孔径进行严格控制,避免孔径超差。

表面损伤

  • 缺陷描述:压铆过程中,压铆件或被铆接件的表面出现划伤、压痕等损伤。
  • 原因分析:模具表面不光滑、有异物,压铆过程中模具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等。
  • 避免方法: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洁和保养,确保模具表面光滑无异物;合理设计模具结构,减少模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滑动;在压铆前,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,防止杂质进入模具与工件之间。

偏斜

  • 缺陷描述:压铆后,压铆件相对于被铆接件出现偏斜,影响连接强度和外观质量。
  • 原因分析:模具定位不准确、压铆过程中工件发生移动、压铆力不均匀等。
  • 避免方法:提高模具的定位精度,采用可靠的定位装置;在压铆前,确保工件放置准确,并采取适当的夹紧措施,防止工件在压铆过程中移动;优化压铆工艺,使压铆力均匀分布。

产品搜索

产品分类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牟小姐

手机:13928098421

电话:0760-85889089

邮箱:sales@chilok.com

地址: 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福源路4号诚艺外沙科创城一期4栋102